you see? it's not "sea".

我幾乎每天都經過這裡,晚上的風景很好(也許只是在我自己的視角)。尤其到了春夏兩季,晚上沿著路邊的堤防,總會站滿一排著捕食的大灰鷺,有人經過時便本能的、魚貫的飛起,我常常有牠們在向我列隊表演歡迎儀式的錯覺(自我感覺良好,哈哈)(可惜這畫面沒能錄下來,真的很有趣)。冬天的晚上則是常常有蝙蝠在這一帶飛,我還曾經騎車迎面被一隻蝙蝠的翅膀打到嘴巴,痛了十幾分鐘。

這是個埤塘,在台灣不是只有這裡有,但是桃園是台灣埤塘最密集的行政區域。埤塘是早期農民的生活智慧,四季降雨不均,只靠水庫存水也還是有枯水期,埤塘可以灌溉農田、可以養魚養蝦,並且形成周圍成為一個豐富的自然生態系統。

附近像這樣大小的埤塘就有好幾個,這個是我覺得最美的,畫面正中間,也就是整個埤塘的後方,透著幾公里外來自桃園機場跑道的燈光,雖然是光害,卻使這裡的夜景色彩有層次起來。光凸顯了水面的倒影,無論是傍晚或夜晚,這裡的水面倒影都非常好看,可惜我的相機不夠高階,照不出我說的程度。有時候上方的天空伴隨著一輪明月、排班起降的飛機…也許有時間我應該把我眼中的美景畫下來。

希望這些埤塘可以繼續存在,不至於全數埋葬在航空城計畫之下。有時真的覺得我們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推觀光、推觀光,但是卻把真正值得保留並具有在地文化價值的東西給扼殺了。桃園除了因為有個機場作為國門而有了接觸國際的機會,那麼是否具有讓觀光客走出機場後繼續留在桃園的吸引力呢?在一味的發展現代化的設備之餘,是否思考過「以在地特色為優先自然形成觀光引力」這部分呢?不是每個地方都需要高樓大廈、商業化後大同小異的老街,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文化印記,是值得外地人來進一步認識、探索的。

4 Likes